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林草保护

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荣登联合国榜单

发布时间:2022-01-07 来源: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10月14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这些案例是从相关部委、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益组织等单位推荐的127个案例中遴选而出,兼顾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问题的典型性、修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体现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是唯一入选的草原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联合国向世界推荐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样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草”第一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愈加重视。草原在全区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大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力度,促进草原生态不断向好。

  2019年初,国家林草局为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启动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作为典型草原试点地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工作上提出具体要求,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承担三项建设内容:一是严重沙化草地生态修复治理1万亩;二是退化打草场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三是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0.1万亩;共计7.6万亩,总投资3710.8万元。2019年着手前期工作,2020年6月开始进入施工阶段,10月完工。    该工程严重沙化草地生态修复治理区地表岩性主要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粗砂组成,周边地表覆盖0.5~0.8m的砂土层,风坑影响面积0.16万亩,风坑形状不规则,坑底凹凸不平,局部存在陡坎和风蚀椎,高达3m左右。风坑影响区域植被覆盖率低,沙化现象不断加剧,不仅破坏了原有自然形成的完整地貌,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形成了生态斑块,与周围地形地貌景观极不协调,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既严重影响了视觉景观,又成为风沙源,对其进行人为干预全面治理迫在眉睫。该区域本着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监测管护措施结合,因地制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污染,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通过采取围封禁牧、风蚀坑平整撒播草籽、抛撒羊粪肥、设置沙障等措施,进行人工修复。退化打草场生态修复治理区土壤板结、贫瘠,植被盖度下降、植物种类单一、产草量低下,局部区域出现沙化现象。该区域通过采取禁刈、免耕补播、施用生物有机肥、切根松土等措施进行修复治理。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通过施肥,促进牧草种子成熟。今秋收获近2000公斤羊草、冰草等优良草种,将用于当地草原生态建设中。

  经过修复治理后当年已初见成效:消失,地形平缓,裸地消失;通过补播、施肥,植被盖度、高度、产量、植物种类均明显增加;切根施肥措施促进羊草株高提高53%,株丛数增加26%,根芽数量增加47%,牧草干重提高85%。

  今后,锡林浩特市将充分利用退化草原修复工程技术和模式,加大草原生态修复力度,为构筑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站支持IPv6

版权所有: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

电话:0479-8114239  传真:0479-8222309

蒙公网安备 15250202000315号

蒙ICP备1900434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25000038